赵建峰官方网站
http://4077.diaosu.cn
赵建峰首页>文章>正文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感想

更新时间:2024-05-20 15:00:07 作者:赵建峰

    信息化是随着一个国家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提高而不断得以推广的,随着人民的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信息化必将走进千家万户。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教育领域里掀起的一股浪潮,它是信息技术带来的必然产物,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其突出特点是多媒体系统的问世和远距离信息传送网络的惊人发展。

“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能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的确,教育信息化越来越走近、走进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迫使我们去思考、去理解关于教育信息化的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正逐渐被引入教学过程,成为现代教育的技术基础,通过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过程的作用和影响,探索建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

教育的信息化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发展,但都依据不同时期信息技术发展为基础和手段,配合教育环境的变化,研发、实施适合当前教学需要各种信息化教育模式。而为了不断迎合教育需求的提升,信息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完善和发展。因此,教育与信息化存在着相互辅助、相互促进的关系:教育需求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催化剂和加速器,信息技术是教育发展的推进器和强有力的辅助手段。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大潮的的时代,信息化教育也必将掀起教育领域内的一场大变革,千秋大业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国家强大的重要基石,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教育水平及生产条件落差很大,教育信息化的推广普及是减少这种教育差异的最为有效的方法。网络教学、电子图书馆、校园一卡通、校校通、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必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提升而不断推广,这规范了教学、节约了教学的资源。例如:电子阅览室为各大院校的师生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当然教育信息化才刚刚开始,有很多方面还要不断扩充提升和完善,并且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科和区域特点加以灵活运用。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教育的主流。它对传统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冲击。首先是对教育内容的冲击。信息时代对教育内容先表现在对学生认知的培养上,主要指对道德、精神和美学的价值认识。接着,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将是未来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最后,现代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及高度信息社会所必备的应用信息的基本素质及能力;其次是对教育信息传统模式的冲击。教育信息化在很大的层面上改变了教育信息传统的模式,并对现代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再次,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的冲击。这种冲击体现在教育手段更现代化,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第四,教育信息化对传统教师地位及师生关系的冲击。原来的教育主体是教师,现在的教育主体是学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IT)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向,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现象。如果将教育信息化视为一个过程,那么这一过程发展到最后其结果是必然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信息化教育。如何正确理解教育信息化的深刻内涵,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主要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其发展势头之强,影响面之大,令许多教育者感到困惑,无所适从
     教育信息化,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管理,以便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模式,达到新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有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载体,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化潮流下的教学对大多数专业很有利。因为在教育中,首先一点就是学科设置基本相同,那么信息化的教学整齐、快捷、规范,为教育提升了一个很大的教育信息化的平台,非常有利于学子的成长,有效的缩短了落后地区同发达地区的差异。但作为美术学院及其相关学科的教育,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在美术学科中,创新突破个性化的培养与发展是艺术自身的生命精华,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标准,当然在基础教学中大家又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教学要求,但是在大学三四年级创作为主时,叫要体现个性交流与突破,包括全世界范围内同行业间的交流,这是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信息化使我们开阔眼界,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的网络上各个国家的艺术信息,同时也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同大家交流,这无疑是信息化带给我们的便利。

另一方面,校校通工程的运作,使教育信息化,与素质教育该改相结合,有效的利用了教育的资源。各大院校在教学的互动过程中,有利于自身的创造和发展,校校通体现在美术基础教育上,使教学资源库的设立和互相交流的平台。所谓库的建设是多方面的,如:素材库、课件库、参考资料库、师生作品库等,这对基础性的教育主要是引导参考的作用,这便于集中目前国内外主要的信息资源,大大提升了大家的学习效率。因为在美术基础教育中,有很多大纲的要求是相似或一样的。如一二年级的素描课,大都要求构图饱满,塑造准确,空间体谅感强,特别是全国师生美术作品。校校通的建立使得大家如同在同一所学校观摩学习一样,方便快捷高效,所谓流的平台更是信息化教学的一大特色。其包括信息流、资源留、注意力流、知识流、教学资源知识流等诸多方面,特别是信息流,如一些展讯、活动、重要通知等,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互相告知大家,各个学院的教学资源也可以灵活调动,充分发挥其功用,所以信息化教学又是一个相互交流互动的一个有力的平台。

上面说到在美术基础教育中信息化教学的一些功用。那么在大学三四年级的美术教育中,创作的个性化和创新精神决定了教学信息化的某些发展方向。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功能转化为提供大量的资料信息,以便于成为创作的素材,进而提升教学的效率。全国各大院校的创作都有各自的特色,特别是近年来在美术大学中的教学改革,使得特色课程成为亮点,创作方向又有重大不同。当然美术教学中百家争鸣的现象无疑也给美术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但在全国很少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那么在这种条件下,信息化的教学并不能提供一个标准的范本来供大家对照,同时美术创新的特性也决定了信息化的教学职能是一个辅助性的功能。

我是一位青年雕塑教师,信息化教学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便利高效的教学手段,与此同时对教师本人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要熟悉一些电脑的操作等,同时我院也组织了多次电子课件比赛,好的课件大家相互观摩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我所上的大部分是雕塑专业的课程,如泥塑、浮雕、创作等,特别是泥塑课,这门课程是一个实践性为主的课程,动手操作尤为重要,那么再上这个课程以前,我就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内外各大美术专业中泥塑教学的特色和要求,然后根据我院的泥塑教学大纲,制定出一套适合我院该班级特点的教学课件,包括范图的收集,顺序的编排,由国内到国外,由简单到复杂,而不是一股脑的把大师的作品罗列出来,使得学生偏离基础教学的要求,而过早的放松了自己对基本形的认识和塑造,这样能提高学生整体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那么在上课之前我通常会利用多功能教师和图书馆,结合电子课件,明确的讲解该泥塑课程的安排和教学要求,同时也把相适应的范图讲解给学生听。在泥塑课程上,也把其他学院的课程打印出来贴在教室内供大家学习。当作业做好后我又把学生的作业拍成照片,制成光盘,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他们的优缺点,同时也把好的范图发到网站上便与同行间交流,这样学生也有兴趣,目标明确,动力十足,同时也把眼光放开,从全国范围内看自己,使学生学习雕塑的热情与日俱增。

这就是信息化教学带给我的方便,使得课堂丰富充实有趣。当然我国的信息化教学才刚刚开始,还有待于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各自的领域,勇于创新大胆开拓,共创更为优化的信息教育模式。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